通知公告

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指南

2025/04/16 19:26 点击:357

为促进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实验室建设方针,促进“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与应用,根据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立的相关规定,现发布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指南,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相关单位培育和储备开放课题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放课题重点支持方向

1. 空间环境模拟技术

基于我国空间装备对环境适应能力提升不断提出的迫切需求,持续研究并突破空间综合与极端自然环境和人工诱导环境模拟技术、多物理场环境建模以及环境动态变化数字模拟技术,为空间环境与物质多尺度作用机理和效应研究提供软硬件条件和平台基础。

1.1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技术

现阶段重点围绕:特种电磁环境模拟与测试装备、空天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测试装备、粒子模拟装备与探测技术等研究。

1.2 空间环境与环境效应数字模拟技术

现阶段重点围绕:结合卫星探测数据和地面模拟实验,开展空间环境数字建模、空间环境效应建模与仿真分析等研究。

1.3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演化及其机理

现阶段重点围绕:三维磁场重联、哨声波-粒子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环境调控及其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等研究。

2. 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机制

深入开展空间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作用基础研究,阐明物质在空间环境作用下性能/功能演化规律,揭示极端环境以及综合环境耦合效应的物理本质与损伤机制,为航天器优化设计、选材、安全服役以及生命体改性、安全防护、健康评价等提供理论基础。

2.1 空间环境与材料作用机理

现阶段重点围绕:空间电磁及辐射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机制、空间粉尘/原子氧与材料的作用机制、空间综合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机制等研究。

2.2 空间环境与器件作用机理

现阶段重点围绕:元器件多物理场环境失效机理、集成电路空间极端环境效应、商用COTS器件空间辐射环境影响机制等研究。

2.3 空间环境与生命体作用机理

现阶段重点围绕:空间辐射、磁、微重力等典型环境对微生物、脑结构和脑功能、心血管系统、生殖发育的影响机制等研究。

3. 空间环境效应评价与应用技术

基于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和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建立空间环境效应综合评价技术与方法,并拓展空间环境效应新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3.1 航天器服役评价方法与技术

现阶段重点围绕:航天器材料、器件、系统可靠性评价技术、全寿命评估方法、辅助分析软件和标准规范等研究。

3.2 空间环境效应应用技术

现阶段重点围绕:航天器运维、深空探测、太空基地建设、辐照育种、肿瘤治疗等涉及到的环境效应、应用技术、仪器或装备研发等研究。

二、基本信息与要求

1. 开放课题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其中一般项目的资助额度为30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重点项目的资助额度60万元,研究期限为3年。

2. 申请课题须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且有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3. 各开放课题需依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相关测试、实验、数值仿真等研究工作。

三、申请流程

1. 申请人填写建议书、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公开审查证明。

2. 申请人在2025年04月30日之前将撰写好的建议书、项目公开审查证明扫描件发至如下地址:lileisunny@hit.edu.cn,请确保提交材料不涉密。 

联系人:李蕾,手机:18845158827


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04月16日

附件1:项目建议书格式.doc
附件2:申请人及项目基本信息表.doc